7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發(fā)布2020財政年度報告,在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20-F年報文件中,附有張勇繼任阿里董事長以來的第一封致股東信。
成都創(chuàng)新互聯-專業(yè)網站定制、快速模板網站建設、高性價比寧陵網站開發(fā)、企業(yè)建站全套包干低至880元,成熟完善的模板庫,直接使用。一站式寧陵網站制作公司更省心,省錢,快速模板網站建設找我們,業(yè)務覆蓋寧陵地區(qū)。費用合理售后完善,十余年實體公司更值得信賴。
在這封近2000字的致股東信中,有一半的篇幅都在強調“數字化”,張勇表示:“面向未來的最大確定性,就是整個經濟和社會生活全面走向數字化的大趨勢?!?/p>
這其實也是一種社會共識。近年來,社會生活、娛樂、商業(yè)、產業(yè)、醫(yī)療與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深入。而疫情的影響,讓社會的數字化建設再次加速。
視 頻平臺等在線娛樂幫大家在隔離期間排解煩悶,電商直播幫助工廠獲取生存訂單、幫農民賣掉滯銷農貨,辦公社交平臺幫助在線復工復學,健康碼便利疫情防控……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場景,都是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數字化應用實例。
很少有用戶會關心健康碼這些數字化應用背后的技術原理。但是,夯實計算大數據這些技術基礎,是推進數字化未來建設的關鍵前提。
因此,阿里把堅持大數據發(fā)展認定為面向未來的重要戰(zhàn)略之一。
云計算成為重要基礎設施
對于云計算大數據的重要性,電商巨頭們的認識應該最為深刻。所以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一家推出云計算服務的企業(yè),阿里成為第一家大力投入云計算研發(fā)的中國公司。
2009年,阿里為了解決自己數據庫算力不足的問題,創(chuàng)立了。10年之后的2019年,阿里巴巴核心系統實現整體上云。到今天,云計算大數據已經成為阿里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核心電商、螞蟻金服、菜鳥、餓了么、釘釘這些阿里在商業(yè)、金融、物流、本地生活、企業(yè)服務等領域的業(yè)務開展,都離不開阿里云提供的云計算技術支持。
更重要的是,成立伊始王堅就堅決把阿里云定位于一家能夠向外界提供服務的云計算公司,而不是僅僅支撐阿里集團的業(yè)務。在經歷了2012年和2013年的“雙十一”,以及2015年12306春運購票高峰期后,阿里云向外界證實了自己的實力,就獲得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客戶青睞。
過去幾年中阿里云的客戶數量急速增長,至今阿里云已經為超過1500萬家中小企業(yè)進行了數字化賦能,在中國數字經濟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阿里的云計算也發(fā)揮出了重要的基礎設施作用。
阿里云長期高速增長
單以云計算業(yè)務發(fā)展而言,近幾年阿里的云計算業(yè)務收入增長非常驚人。從2015財年的12.71億元到2020財年的400.16億元,增長超過31倍。
同時云計算業(yè)務的高速發(fā)展,對阿里巴巴集團整體財務表現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大。近幾年阿里總體營收保持穩(wěn)健增長,核心電商收入占比穩(wěn)定維持在86%。
相比之下云計算業(yè)務的高速增長非常亮眼,這也使得云計算業(yè)務收入占比快速上升,到2020財年,在阿里4361億元總營收中,云計算實現的收入為400億元,占比達到8%,成為阿里僅次于核心電商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并且阿里云計算業(yè)務的增速依舊很迅猛,2020財年,阿里云計算業(yè)務的收入同比增速高達62%,遠遠高于其他業(yè)務。這意味著,未來云計算業(yè)務對阿里巴巴集團整體財務的貢獻度還將會持續(xù)攀升。
云計算技術層面基礎設施的意義,對阿里而言,或許要遠比其能貢獻多少財務營收還要重要的多。
拋開財務貢獻不談,阿里云計算業(yè)務高速發(fā)展,本質上是其技術和服務快速提升過程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
換句話說,基于阿里全球領先并且快速進步的云計算相關技術,其所提供豐富的云計算產品滿足了客戶多樣化上云的需求,成為數字化轉型的賦能者,阿里對這一點當然更為看重。
并非沒有挑戰(zhàn)者
在國內市場中,阿里云擁有明顯的先發(fā)優(yōu)勢,而且成長速度驚人,這使得其奠定了顯著的領先優(yōu)勢。
在中國云計算市場中,阿里云的表現確實非常出色。Canalys數據顯示,在中國2020Q1云計算市場的排名中,阿里云繼續(xù)霸榜第一,市場份額高達44.5%。
但這并不是說阿里在云計算領域沒有挑戰(zhàn)者,事實上近年來騰訊、百度、華為等不斷加大對云計算大數據領域的投入力度,在云計算領域實現了比阿里更高的增長速度,讓阿里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舉例來說,阿里云計算業(yè)務2020財年收入同比增長62%至400億元;騰訊云計算業(yè)務2019年實現收入170億元,同比增長86%??梢钥吹?,騰訊云實現的收入遠不及阿里云,但增速遠比阿里云要高的多。
如此以來,阿里云在計算市場中不斷受到競爭者們的沖擊,想要保持領先地位,難度越來越高。
阿里顯然不怕競爭,甚至可以說非常歡迎競爭。在致股東信中,張勇這樣評價競爭:“阿里巴巴的 20 年,也是競爭中求變的 20 年,競爭讓我們變得更好,競爭讓我們變得更有創(chuàng)造力,競爭讓我們成為造風者。”
不過云計算領域的競爭不比尋常,對此阿里絕不會掉以輕心。
云計算競爭牽動數字化未來
在近期的港股市場中,騰訊和阿里市值先后突破5萬億港元,網老大地位的爭奪戰(zhàn)陷入反復拉鋸。
同時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中,阿里是毫無爭議的老大,騰訊區(qū)屈居第二,不過它顯然并不甘心。不甘心的不只是騰訊,還有華為、百度等一眾巨頭。
實際上這些巨頭們對股價、市值不能說不在意,但在意程度絕不會比云計算業(yè)務的發(fā)展狀況更高。因為云計算大數據是數字化建設的底層技術基礎,對數字化未來的發(fā)展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而公司要想獲得長遠發(fā)展,相比起飄忽不定的股價,顯然更具確定性 的數字化未來大趨勢更值得去把握。
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都將云計算作為面向未來數字化發(fā)展的重點,尤其阿里更是一再強調,云計算大數據是其面向未來的三大戰(zhàn)略之一。
2019年11月15日,張勇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為實現阿里的戰(zhàn)略目標,會堅定推行三大戰(zhàn)略:全球化、內需、云計算大數據。
在這次的股東信中,張勇再次強調阿里將繼續(xù)堅持這三大戰(zhàn)略,并且表示:“全球化是我們的長期之戰(zhàn),內需是我們的基石之戰(zhàn),云計算大數據是我們的未來之戰(zhàn)?!?/p>
在云計算大數據的賽道上,阿里絲毫不肯松懈,想要持續(xù)保持領先,但其他巨頭們同樣不甘落后,都在奮力追趕。在這個數字化的基礎技術領域中,未來必將有一番龍爭虎斗上演。
當前標題:阿里數字化的下半場:云定勝負
網頁URL:http://chinadenli.net/article34/dghse.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chuàng)新互聯,為您提供動態(tài)網站、網站維護、微信公眾號、響應式網站、建站公司、靜態(tài)網站
聲明:本網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